2023年9月26日晚,“法理論衡”系列講座的第一講“在技術理性與法治之間-交錯時空中的人文主義法學立場”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科研樓A913會議室成功舉辦。講座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理學研究所主辦,北京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張骐教授主講,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雷磊教授、王夏昊教授、汪雄副教授、鄭玉雙副教授、比較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孫海波副教授擔任與談人,法理學研究所所長高尚副教授擔任主持。

張骐教授在娓娓道來的叙事鋪陳中深刻解析了“在技術理性與法治之間-交錯時空中的人文主義法學立場”這一主題,張骐教授堅持現代化語境下法學的品格和人文主義立場,指出技術理性無法解決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對人類社會生活,尤其是對法律問題的諸多挑戰。要處理大數據所帶來的對人類自由意志與責任判斷、對人類主體性存在和對因果循環與悖論等主題的挑戰,就必須從包括法治與精神信仰在内的諸種現代性價值中獲取思想資源和方法。作為現代性重要組成部分的人類共享價值需要具體化和制度化。他認為法學研究的基本态度應該是,既要在反對唯科學主義的基礎上保留科學性的批判精神和求真精神,也要在自省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弘揚肯定人具有尊嚴、自由意志和公民性的文明精神,科學性和人文性在根本上是一緻的,作為法學研究者,我們應該秉持實現維護人的尊嚴、改善人的生活的最終目的,共同構築人文主義法學的立場。張骐教授的講座引發了熱烈的反響和讨論。

在與談環節,雷磊院長對張骐教授給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理學研究所“法理論衡”活動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張骐教授的精彩講座給予高度評價,贊譽本場講座内容高度關注法治進程中的基本問題,高屋建瓴,不是求“術”而是求“道”和“弘道”,雷老師強調在技術理性高度張揚的時代法學應當堅持一個立場和關注三類範疇。

王夏昊老師對張骐教授提出的人類面對技術理性要保持自身主體性的觀點表示認可和贊同,并就張骐教授提到人的“理性、心性、靈性”與康德的“感性、知性、理性”之間存在何種關系等問題與張骐教授進行了極富啟發意義的深入探讨。

汪雄老師在與談中強調,自古希臘以來技術理性與實踐理性的沖突就一直存在,近代以來康德、黑格爾和伯爾曼等哲學家、思想家都曾對現代性的危機進行過深入研究。汪老師強調,在世俗和理性模式的法律觀念之外,還應當包含超越性的追求。
鄭玉雙老師分享了自己參與科技企業研讨會的感想,提出在技術和法律的互動之間或許存在更加積極的、開放性的回應态度,不僅是技術需要對法治所保護的價值作出回應,同時傳統價值的觀念内涵也在技術影響下發生了某些實質性的改變。

孫海波老師回應了雷磊教授提出的超人工智能時代所面臨的問題,強調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人類都應以理性的态度來審視和應對人工智能提出的挑戰,人類在過去所創造的輝煌文明和艱苦奮鬥的過程本身,已經是人類偉大光輝的呈現。

高尚老師對張骐教授的精彩講座表示由衷的感謝,感謝張骐教授以中國傳統君子的方式解讀現代化進程中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倫理和技術難題,使受衆深刻地理解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道理。強調法律人應當堅守人文主義的法學立場,為技術理性融入價值關懷,成為法治理想的弘道者,相信本次講座必将促進大家在法治與技術理性的關系這一議題上展開更為深入的思考和交流。高尚老師對各位領導、老師和同學的鼎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表示衷心的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