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上午,由北京市法學會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主辦、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承辦的北京市法學會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2023年年會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圖書綜合樓一樓會議室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為“中國傳統禮與法關系的再探讨”,來自不同單位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精彩的展示和深入的讨論。
會議開幕階段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律史研究所李富鵬所長主持。
北京市法學會聯絡部四級調研員程露茜老師率先緻辭。她表示非常榮幸參加本次年會,向大家表達感謝敬意和緻以衷心祝願,并介紹了北京市法律文化研究會的曆史沿革,強調會一如既往地堅定支持北京市法律文化研究會各項工作的開展。程老師的緻辭為研究會建設指明了方向、堅定了我們的信心,體現出北京市法學會對研究會的鼎力相助。
中國法律史學會張生會長在緻辭中表示,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是他的母校,很高興能夠回到母校參加本次年會。他特别對武樹臣、馬小紅兩位先生,也是北京市法律文化研究會的創始會長和前任會長表達由衷的敬意。他認為法律史是一個“慢學問”,武樹臣老師和馬小紅老師在為人和為學、推動法律文化研究會穩步發展等多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範,他誠摯祝願兩位先生身體健康、會議圓滿成功。
天津市法律史學會侯欣一會長在緻辭中表示,疫情三年遠離學術中心,十分想念法大。他認為本次會議主題所圍繞的“禮與法”,在新中國成立後由幾代法學人不斷拓展研究,其中最出色的就是馬小紅老師,要向馬小紅老師緻敬。他還提出了京津冀協同舉辦研讨會的設想和建議,得到柴榮會長的積極回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雷磊院長在緻辭中指出,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是以基礎法學和公法學為主體的學院,曆來非常重視中國法律史、外國法律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這次承辦年會對于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發展既是鼓勵,也是鞭策。近些年越來越重視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要做到史料與法理并重。他承諾将來不論是獨立舉辦研讨會還是京津冀合辦,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都将繼續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
北京市法學會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柴榮會長在緻辭中說道,法律文化研究會在武樹臣教授、馬小紅教授兩位會長的領導下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會風,一直以來都積極地在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弘揚方面默默地耕耘。柴榮會長感謝承辦本次年會的東道主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精心準備和周到安排,感謝所有來參會的領導專家學者,期望學會為青年學者學生的成長搭建成長平台。
開幕階段的最後,由北京市法學會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李德嘉秘書長彙報工作,他代表研究會介紹了過去一年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
開幕階段結束之後,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合影完畢,大家又馬上進入到會議讨論階段。
第一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高漢成老師主持,西北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委員會會長武樹臣老師為大家作了題為《論“大法家”》的發言。
首先,武樹臣老師用兩個古字“灋”和“觿”引出了話題,說明“去”字不是動詞,“去”字由矢弓兩字組成,矢弓代表訴訟時出具的證據。産生矛盾時,人們就出示矢弓作為訴訟的證據。“法家”概念産生時,并未涉及職業法官。他所說的“大法家”概念指的是古代法律活動的參與者,接近于今天所說的“法律人”。然後,武老師闡述了法家研究的三個境界,從人物、事功、著述三個方面闡明了如何研究“大法家”,為師生指明學術研究的道路。武老師最後指出,中國法制史、法律思想史、法律史都是中國古代文化史,在此背景下進行學術研究,會得到很多新的感悟。
在武老師發言之後,會議進入到了“禮敬師長”的驚喜環節。這一環節由姜曉敏副會長主持。法律文化研究會對幾位前輩師長的學術貢獻緻以特别的敬意,并且為他們送上了鮮花和蛋糕,為每一位老師精心設計了蛋糕封面。
姜老師首先深切緬懷了已經去世一百餘天的郭成偉老師,然後由研一新生張楠将第一束鮮花送給郭成偉老師在現場最年長的弟子姜登峰老師,以表達學術的薪火相傳。
第二位被緻以特别敬意的是武樹臣老師,為武老師準備的蛋糕圖案是他的著作《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封面。中央民族大學的範依疇老師、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的焦晉林老師為武老師獻上鮮花和蛋糕。
第三位被請到台前的是侯欣一老師,為他準備的蛋糕圖案是《百年法治進程中的人和事》封面。為侯老師獻上蛋糕和鮮花的是山西警察學院的申巍老師和天津師範大學的張宜老師。
第四位被緻以特别敬意的是馬小紅老師,為她準備的蛋糕圖案是《禮與法:法的曆史連接》的封面。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李馳老師和北京工業大學的張岩濤老師為馬老師獻上鮮花和蛋糕。
第五位被請到台前的是沈厚铎老師,為他準備的蛋糕圖案是沈家本詩集《玉骨冰心冷不摧》的封面。為沈老師獻上鮮花和蛋糕的是華北電力大學的李竹老師和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張傳玺老師。
第六位也是最後一位走到台前的是王宏治老師,為他準備的蛋糕圖案是《中國刑法史講義》的封面。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李倩、李超老師為王老師獻上鮮花和蛋糕。
禮敬師長環節之後,經過短暫的茶歇,會議繼續進行。
會議讨論第二環節的主持人是浙江工商大學的崔蘭琴老師,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陳煜老師做了題為《禮法的時、順、體、宜、稱——從鄉飲與鄉射談起》的發言。
首先,陳煜老師明确了“禮法”的概念,即禮儀法度的統稱。在此背景之下,陳煜老師依次講解了題目中“時”“順”“體”“宜”“稱”五個漢字的具體意涵,随後以鄉飲和鄉射為例具體說明。鄉飲和鄉射是兩種中國古代的“禮”,傳說中的鄉飲酒禮有四種形式,而鄉射,則是每年春秋兩季,各鄉的行政長官以主人的身份邀請當地的卿、大夫、士和學子,在州立學校中舉行的一種活動。鄉飲酒和鄉射禮的核心在于“敬”和“謙”,使人養成守禮的習慣。總結研究中國古代禮法的意義,陳老師認為在于培育社會資本、提升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推動公序良俗以及塑造公民共同體意識。
會議讨論第三環節的主持人是北京交通大學的李巍濤老師,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王世柱老師做了題為《唐律“毆傷見受業師”條源流考論》的發言。
王世柱老師首先說明寫作目的,他認為傳統律學中的身份關系,包括君臣關系,夫妻關系,師徒關系以及父子朋友關系等,在律典中的演變對理解當下中國的相關倫理關系具有借鑒意義。王世柱老師從三方面進行了講解:唐律“毆傷見受業師”條含義;唐律“毆傷見受業師”條淵源;唐以後“毆傷見受業師”條的變遷。王老師最後總結此次研究主題的突破與不足之處以及他的體悟,認為明代弘治至嘉靖、萬曆時期,政治、經濟乃至思想領域均發生深刻變化,法律史學應該加強對這一時段的研究。
會議研讨的最後是自由讨論環節,由國家法官學院王立老師主持,多位專家學者參與發言。
沈厚铎老師表示,很高興看到法律文化研究會的蓬勃發展,年輕一代大有可為,中國法律文化研究大有進步。他提出,沈家本是中國法律文化研究的重要節點,沈家本應該作為法制文化研究的重點,研究沈家本還可以從文學、經學、史學等角度切入。
王宏治老師在發言中談及他的感觸,他指出,沈家本對小學的研究應該作為法制史的一項重要研究内容,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說,解釋一個字就代表一部文化史,例如王世柱老師從“師”字的源流說起,值得肯定。
焦晉林老師在發言中說,他是考古系出身,喜歡法律,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工作,博物館有很多古代禮樂制度的文物,如有需要可與他聯系。
崔蘭琴老師表示,她一直關注婚禮、家禮等等,參加這次會議使得她視野開闊,中華文化的根源在于家的傳承,家國天下、父母官等均有體現,中華文明最主要的就是禮法關系。
申巍老師在發言中表示,禮法問題是永恒的研究課題,馬小紅老師的貢獻有目共睹,禮法結合對當今有重要的影響,傳統與現實應當緊密結合,使傳統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姜金順老師的發言聚焦于戴震“以理殺人”的重新解讀。他認為由于受到章太炎的影響,學界主要關注“以理殺人”與清代文字獄的聯系;但是結合陸燿、戴震的學術交往來看,戴震對于“以理殺人”的批評實際上是支持常規審理程序以及反對皇帝通過奏折幹預司法。
範依疇老師指出,前面三位老師的主題發言給他帶來很大啟發,禮與法是法律文化很好的體現,王世柱老師從反面出發,探讨違反了禮應該怎麼處罰,研究非常細緻。禮法的矛盾和沖突在今天并未消失,仍然存在,這一主題仍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付甯馨老師發言表示,明清時期對女性貞潔的要求,禮對法的影響在證明标準和刻闆印象兩個方面。她表示,曆史是過去與現實的對話,如牟林翰包麗案,就涉及反家暴法,而禮教和古代家庭倫理的秩序也是一個視角。
自由讨論結束之後,會議進入到閉幕階段。
姜曉敏副會長對會議做總結發言。她表示會議如有缺憾,望諸位師友多多包涵和諒解,并且再次向大家緻以誠摯的感謝。她指出,會議的籌辦需要各方的協調,非常不容易,特别感謝李富鵬所長和白媛同學的辛苦付出,感謝各位志願參與會議服務的同學們的積極配合,正是各位師友的齊心協力,促使本次研讨會得以順利舉辦。
清華大學陳新宇副會長代表下一屆年會承辦方發言,他表示,這次年會的舉辦達到了非常高的規格和标準,他希望下次會議也能辦得像法大一樣好。
夏揚副會長做閉幕緻辭。他總結了會議的成果和學會的願景,并且提出将會議的會訓定為“樸實、探索、争鳴、包容”,同時提及了學會的簡稱和英文名稱的标識問題。他化用了王國維的《詠史二十首》,以“黑海西頭望大秦,千秋壯觀人知否。色衰愛馳終難棄,以德服人同載酒”勉勵大家,寓意法與禮的古今發展、現代關系和應當的态度,希望各位師生同心同德,再創輝煌。
最後,夏揚副會長宣布本次會議閉幕,會議在掌聲中圓滿結束。
推文撰寫:方嘉偉 張 楠
内容審核:姜曉敏 劉格格
圖片:介思嬌 李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