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豐富中國法治理論的學術意涵,促進中國傳統優秀法治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學界對法治基本範疇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和體系化構建,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主辦,《中國法律評論》編輯部、《法學評論》編輯部、《法學論壇》編輯部、《法制與社會發展》編輯部、《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協辦的首屆“中國法治原創性範疇”論壇于2023年12月9日、10日在北京順利召開。本次論壇以“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為主題,由論壇啟動儀式、主報告階段和兩個分論壇組成。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餘名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論壇,總結提煉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标識性的概念、觀點、理論,為法學同行,尤其青年法學同行搭建起高水平學術平台。

本屆論壇啟動儀式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雷磊教授主持,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教授,《法學論壇》副主編、一級調研員吳岩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席胡明教授先後緻辭。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教授代表中國法學會對本次論壇開幕表示衷心祝賀,期待本次論壇能督促法學界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形成法學研究中的現代化範式,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奠定廣泛基礎。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的現代化,是涉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現代化,是涵蓋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生态現代化等各個方面的現代化,法治現代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其次,法治現代化研究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因此,創新發展中國法學,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是時代的要求。第三,“中國式法治現代化”作為一個研究範疇在法學界還沒有形成廣泛共識,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發起的“中國式現代化”是趕上法治浪潮的一個重要舉措。第四,本次論壇有助于法學學科研究自己的“中國式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這個大舞台上,法學界不能缺席,法學不能落後;在中國式理論體系當中,要有我們自己的話語權,有我們自己的地位。

《法學評論》副主編吳岩教授指出“中國法治原創性範疇”論壇的舉辦是貫徹二十大精神、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舉措,将為法學學者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台。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席胡明教授代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熱烈歡迎各位專家的莅臨。他指出,中國法治原創性範疇是法學研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時,曾就全面依法治國和法治人才培養發表重要講話。我們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和思想旗幟,圍繞其重大意義、理論來源進行深入讨論,努力做“中國學術的創造者,世界學術的貢獻者”,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标識性的概念理論”。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始終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與時代同前進,積極參與到國家法治建設的進程中。而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是在法律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骨幹學院。今天我們邀請到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拓展新空間,為世界法治建設貢獻。希望各位專家學者今後繼續關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發展,希望繼續關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發展。

在主題發言環節,本次論壇有幸邀請到了七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法治現代化發表真知灼見。
張文顯教授指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法學方面的重要表現,并從共性和特性兩個層次入手,勾勒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整體框架。從共性上看,“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法治現代化必然具備一些共同特征、共同表現,具體包括憲法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權、監督和制約公權、維護公平正義、構建社會秩序、促進人類和平、立足各國國情、法治文明互鑒等。從特性上看,“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強調的是法治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其中包括: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現代化、是“大國法治”現代化、是赓續中華法治文明的現代化、是全球化時代的現代化。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大學特聘教授江必新提出,在探讨原創性理論時,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為指引,兼顧法治的基本理論研究,堅持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前副主任公丕祥教授立足中國法治現代化的曆史邏輯,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發,最後上升到了建設中華文明的高度。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前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就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民營企業财産權的平等保護展開論述,既要通過負面清單保障市場主體的行為自由,又要将平等權保護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全過程。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前校長付子堂教授指出,法理學研究領域應當邁向中國主體性的研究,在日趨成熟的法治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探索。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專職委員周佑勇教授認為,要明晰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内在邏輯,采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與此同時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法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李樹忠教授圍繞“憲法實施”展開論述,強調在我國憲法實施的過程中,要堅持黨領導憲法發展、黨領導立法議程、黨領導立法工作、黨領導憲法監督。

主報告第一階段,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劉星教授以“中國政法模式中理性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合作——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構建的一個層面”為題進行發言,嘗試通過浪漫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合作讨論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可能構建層面:從曆史直至今天的中國政法模式中,都體現着理性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合作。這種合作背後貫穿着群衆路線和人民當家作主的線索。理性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合作,有利于更順利更有激勵性地解決法律問題。中國政法模式中的政治領導者、法律實踐者,常是知識階級中的成員,但自覺地将理性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起來,打破等級固化,其中存在着有利于建構中國自覺法治樣态的主體資源。

《中國法律評論》編輯部常務副主編袁方主持報告。北京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張骐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胡錦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馮玉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陳景輝教授,《法學評論》編輯部、武漢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廖奕教授,南京師範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孫文恺教授進行與談。







主報告第二階段,中國人民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王旭教授以“憲法上的代表理論及中國式代表制”為主題進行報告:首先,代表理論是一個被忽視的基石性憲法概念,代表理論與民主理論沒有必然聯系。其次,在梳理代表理論的基本脈絡後,可以從中提煉出形式代表理論和實質代表理論兩大核心憲法命題,進而闡釋憲法上代表理論對代表制的塑造。最後,西方代表理論設定了代表制鴻溝的底層邏輯,因此産生了“錯置具體性謬誤”。而中國式代表理論的超越之處在于解構了這一謬誤,建立起有機民主觀,将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一種“可理解性框架”。

《法制與社會發展》編輯部副主編、吉林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侯學賓教授主持報告。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喻中教授,西北政法大學法治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邱昭繼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秦奧蕾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治政府研究院李紅勃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泮偉江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王若磊教授進行與談。







12月10日上午,第一分論壇和第二分論壇同時進行。第一分論壇第一闆塊由武漢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學評論》田蒿副主編和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張力教授擔任主持,南京師範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陳輝副教授作以“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法典模式探索——論功能性法典模式的本土化構建”為題的報告。



第一分論壇第二闆塊由武漢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廖奕教授和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姚國建教授主持,河南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鄒益民副教授以“邁向主體性的中國法治:從當代中國的實質法治與形式法治之争出發”為題進行報告。



第二分論壇第一闆塊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林華教授和吉林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制與社會發展》副主編朱振教授擔任主持,北京師範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郭晔副教授以“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概念證成”為題進行報告。




第二分論壇第二闆塊由對外經貿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楊貝教授和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袁鋼教授擔任主持,深圳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陳曦講師作以“法治現代化進程中的守法模式反思及其立法運用”為題的報告。來自北京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國内多所高校的36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重要議題展開研讨和交鋒。論壇報告人與與談人采取老中青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不同代際學人的思考和學術的傳承。


本次論壇閉幕式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鄭玉雙副教授主持,《法制與社會發展》副主編、吉林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朱振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雷磊教授進行總結發言。

朱振教授強調,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重點在于關鍵性的概念與範疇,應當兼顧世界法治建設的共同特征與中國法治建設的特色,實現文明互鑒。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雷磊教授再次代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對參會嘉賓的到來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他指出“原創性範疇”是本學科的“思想芯片”,在探索“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過程中,既要在沿襲域外讨論的同時關注中國現實,又要探索将政治話語轉變為學術話語或者法律話語的機制,期待本次論壇能夠成為開展新讨論的契機。

至此,首屆“中國法治原創性範疇”論壇圓滿閉幕。在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開創形成,法治理論領域持續創新,标識性概念、原創性範疇不斷湧現的今天,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發起“中國法治原創性範疇”論壇,為法學同行、尤其青年法學同行搭建高水平學術平台,努力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貢獻智識力量!
文:闵欣怡 梁詩逸
圖:盧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