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理學和法律史研究所黨支部聯合舉辦“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重思法學教育理論常識”專題學習活動
時間 : 2025-01-10       作者:       閱讀數:

為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強化人才培養模式和學科建設, 12月24日上午,法理學研究所和法律史研究所黨支部在海澱校區科研樓A913會議室成功舉辦 “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重思法學教育理論常識”專題講座。本次講座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彤彪老師主講,法理學研究所鄭玉雙、汪雄、吳然和法律史研究所李倩、郭逸豪等教師,以及法學理論專業部分研究生參與本次活動。活動由法理學研究所所長高尚老師主持。



講座正式開始前,高尚老師對主講老師以及講座主題進行了簡單介紹。她強調,清晰準确地把握學科理論常識是構建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基礎,重視并澄清法理學教育中的基本常識,不僅是教學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也是提升思想認識、落實“學思踐悟”的必要手段。因此,同學們應當以問題為導向,認真聆聽講座内容,做到學深悟透、學用結合。



講座伊始,史彤彪老師結合現實,以法律人常常因專業視角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常識産生誤讀為切入點展開講座内容。本次講座共分為以下七部分内容:叢林法則的解讀、人治與法治的區分、伏爾泰關于言論自由的名言、美國1919年申克案與霍姆斯大法官的名言、盧梭關于自由的名言、法律體系概念的使用、法無授權即禁止原理的運用。

在第一部分,史彤彪老師認為以往基于“适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提法對叢林法則進行的解讀具有片面性,法理學在展開研究之時不能僅僅将生物學知識進行遷移,而應當結合社會實際予以反思,從“适者生存”的自然界秩序到“不适者也能生存”的人類社會秩序,團結合作、互相幫助、互利互惠才是人類社會的應有之義;在第二部分,史彤彪老師以朱元璋“杯茶之情”的曆史故事引入對“法治與人治”的讨論,并通過回溯中外曆史的方式,結合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學者的經典叙述對“人治”的概念進行思考,認為人治不能等同于專制與野蠻,與法治相對應的不是人治,而是專制,在現代社會中應當堅持法治道路;在第三部分,史彤彪老師通過文本考據的方式,結合伏爾泰的生平以及學術研究,澄清了伏爾泰關于言論自由的思想,并強調在治學過程中需保持嚴謹态度;在第四部分,史彤彪老師深入分析申克訴美國案,以霍姆斯大法官通過“戲院中謊稱起火”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何種言論構成明顯且即刻的危險的司法判決,分析了言論自由的界限;在第五部分,史彤彪老師結合對盧梭名言的兩種解讀,探析了盧梭自由觀思想;在第六部分,史彤彪老師結合對“法律體系”一詞的濫用,講解了法律體系特有的含義與用法,并介紹了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及其包括的法律部門;在第七部分,史彤彪老師從嬰兒安全島事件切入,對于公權力行使過程中的法無授權即禁止之原則應該如何理解與運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在與談環節,李倩老師分享了她對史彤彪老師精彩講解的深刻體會。她表示,史彤彪老師的報告不僅以新穎獨特的視角切入主題,而且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了複雜的理論和概念。通過這次講座,學生們不僅能更加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還能激發他們思考傳統理論的新角度,鼓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批判性思維。



汪雄老師結合他在教學和研究的過程中所發現的常見理論誤解,深刻說明了對基礎理論進行澄清的重要意義。汪雄老師強調,基礎理論的澄清是法學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判斷能力的關鍵步驟。同時,汪雄老師結合講座内容進行了深入探讨,通過分析人治的内涵以及結合黑格爾對自由的層次劃分,與史彤彪老師展開了交流。汪雄老師認為,史彤彪老師的講座為重新審視這些經典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利于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不斷探索創新,推動法學理論與實踐的進步與發展。



郭逸豪老師将講座内容與社會現狀相結合,與史彤彪老師探讨了關于社會弱勢群體保護的法理基礎。同時,郭逸豪老師将自己以往授課過程中對盧梭自由觀念的講授與本次講座相聯系,認為史彤彪老師的講授讓他重新審視了這一經典理論,并為其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史彤彪老師的講座不是對傳統理論的複述,而是啟發式教育的一個典範,能夠鼓勵教師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内容和方法,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學路徑,以适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通過這樣的交流,不僅促進了學術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也為法學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吳然老師表達了對史彤彪老師生動講解技巧的贊賞,并指出史老師的授課風格為她未來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學習範例,史彤彪老師不僅展示了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專業知識,還在講座中巧妙地融入了人文關懷,使得整個講解過程既富有教育意義又充滿溫情,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法律背後的人文價值和社會責任。此外,吳然老師認為可以進一步深入對比分析中外法律實踐,通過探析國外判例中自然法精神的體現方式,更好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推進公平正義的實現。這不僅是對傳統法學理論的一次深化拓展,也是對當代法治建設的一種積極回應。



鄭玉雙老師最後總結道,史彤彪老師啟智潤心、因材施教,具有嚴謹的學術精神和深厚的家國情懷。本次講授創新方法和思路,注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僅使用了大量圖文資料,還與在場同學進行親切互動,有效實現了對基礎理論的澄清,更有力拓寬了我院法學專業師生的學術視野,在啟發推動教育改革和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法理學法律史等專業師生将更加重視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的緊密結合,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和“兩辦意見”為指引,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優化法學教育質量和法學研究能力,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不斷深化理論研究,強化理論自信,推動實現法學教育和理論研究的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和法治中國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和人才保障。至此,“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重思法理學教育中的理論常識”講座圓滿結束。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