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公法與治理”系列講座第三十八期“德國行政訴訟的新近發展”順利舉行
時間 : 2024-09-29       作者:       閱讀數:

2024年9月9日晚,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行政法研究所主辦的“公法與治理”系列講座第三十八期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海外名師雲課堂第三講、人才發展座談會第二期“德國行政訴訟的新近發展”在教學圖書綜合樓0111會議室順利舉行。

本次講座的主講嘉賓是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公法與法哲學教席教授、法哲學與一般國家學研究所所長Andreas Funke(馮克)教授,由張冬陽老師主持并擔任翻譯。參與本次講座的嘉賓包括北京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趙宏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講師王世傑博士、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中歐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劉飛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張力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行政法研究所的成協中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理學研究所講師馮威老師。此外,還有數十名研究生參與了本次講座。講座開始,張冬陽老師向莅臨本次講座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了歡迎和感謝,随後向同學們介紹了本次講座的主旨、馮克教授的研究領域以及學術貢獻。

講座首先由馮克教授主講發言。馮克教授首先介紹了德國行政訴訟救濟的曆史背景,強調德國《基本法》第19條第4款作為對于司法救濟的憲法保障的根本性地位,并且指出即便沒有該條款,德國行政訴訟權利救濟的原則也不會消失。這一條款的出現是法治思想發展的結果,根植于19世紀自由派對法治國家的構想。德國《基本法》第19條第4款确立了一系列行政法基本原則,通過以保護規範理論來确定行政訴訟所保護主觀公權利的制度設計,該條款所保障的實際上是公民獲得法律救濟的途徑和通過全面司法審查來實現公民權利。随後,馮克教授讨論了社團訴訟、行政決策空間的審查和針對法律能否提供司法保護三大争議領域中的問題。整體而言,德國行政法院體系在不斷發展中,将繼續在保障公民主觀權利與監督行政合法性之間發揮關鍵作用。

在與談階段,劉飛教授指出,首先,與德國基于憲法而确定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不同,我國的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是基于《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所确定的,因此中德兩國在行政訴訟領域的法律基本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其次,相較于德國社團的強勢,我國情況有所不同,社團原告資格亦存在一定的問題。最後,德國的行政法已經在憲法框架内獲得了确定,晚近的變化隻是在這個框架内的小調整。趙宏教授則指出,馮克教授的報告展現出了為解決個人權利保護和行政監督之間的矛盾,德國确定主觀訴訟模式後,行政訴訟在客觀化方向進行了三方面的拓展。同時,趙宏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她發現行政訴訟朝客觀化方向拓展後,在審查過程中普遍認為上述行政行為不存在問題,是否可以認為法院依然恪守了主觀訴訟的基本格局?王世傑博士結合主講人馮克的研究領域提出了兩個疑問。首先,主講人馮克教授作為德國請求權模式的代表人物,主張應當從請求權角度理解行政法,從這一視角理解行政法領域的具體問題有什麼樣的幫助。其次,德國行政訴訟在容許性和理由具備性兩階段審查權利侵害問題,而中國法隻是集中在容許性階段,在理由具備性階段則僅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在此背景下獨立地讨論權利在行政訴訟中的價值是什麼呢?

張力教授在與談環節提出,與德國行政訴訟相比,中國的行政訴訟并沒有明确的憲法基礎,主張行政訴訟或者司法救濟就存在相應的困難。在德國的語境下,是否存在即使沒有主觀公權利,也可以通過對行政的監督來确保獲得司法救濟的渠道?成協中教授發現,在德國環境保護社團所提起的行政訴訟中,有48.5%都以相關的行政決策被撤銷或限制而結案,考慮到環境保護相關的行政行為往往均經過了複雜的程序,這一情況是否會導緻大量的資源浪費?對于環境保護領域的此類行為的評價是怎麼樣的呢?随後,馮克教授對各位學者的意見進行了回應,與嘉賓進行了溝通交流,并在問答環節中針對在座同學提出的觀點和疑惑進行了回答。

講座最後,張冬陽博士再一次對馮克教授的到來表示感謝,也期待各位師友繼續關注後續的“公法與治理”系列講座活動。

本次“公法與治理”系列講座活動在老師和同學們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