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燕山大講堂第二十六期 吳思先生談“血酬史觀”
時間 : 2009-07-11       作者: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門戶管理員       閱讀數:

(法研通訊社馬誼鄧麗華)2009321,吳思先生來到燕山大講堂,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題為血酬史觀中國曆史的一種分析框架的精彩講座。
吳思先生從其獨特的角度闡述了中國曆史不同社會階段發展的推動力,他認為社會秩序的建立、社會制度的更疊都與暴力、暴力掠奪财富有密切的關系,吳思先生将這種觀點稱為“血酬史觀”,即從暴力的角度解讀曆史。
首先,他提出“血酬史觀”的核心“血酬定律”的三個要點:1、定義:所謂“血酬”就是通過暴力掠奪獲得的收益;2、适用條件:即暴力掠奪出現的條件,當血酬>暴力掠奪付出的成本;3、暴力掠奪不創造财富,隻能轉移财富。
吳思先生認為暴力掠奪的成本分為四個部分,道德成本、機會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由可能遭遇的暴力對抗、暴力集團内部争鬥、來自政府的外部鎮壓導緻的成本。其中,道德成本,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仁義道德,吳先生從生物學的角度證明人性本身存在同情、正義的因素,因此一個人要對同類施與暴利,就要排除同情心和正義感對自己的影響,人類通常使用的方法被吳先生總結為“兩腳羊理論”及其變形。
機會成本的概念在“血酬定律”中體現為血、汗、身、财四種獲得财富方式之間的比較,吳思先生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和勞動年鑒中的統計數據得出,以暴利方式和正常工作方式獲得同等财富的時間比例為11.83,如果這個比例不斷向右傾斜,也就是通過暴利方式獲取同等财富的時間越來越短的話,一個社會的正常秩序就會受到挑戰,試圖獲取“血酬”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在遭遇暴力對抗、解決暴力集團内部争鬥引起的成本部分,吳思先生指出“人多勢衆”是對抗暴力的重要因素,并以此為線索分析了不同社會類型的演變,他認為在資源緊張的條件下,大規模人類組織出現的原因就是對抗暴力,于是産生了部落;随着暴力群體規模的擴大,可以有效控制俘虜的逃亡,于是有了奴隸和對其人身、勞動的壓榨;封建制度以親屬關系作為紐帶,建立起強大的對抗暴力的機器,但是封建制度的結構決定了其内部戰争不斷。從秦始皇中國開始了新的社會制度,秦始皇曾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因有候王”,可見他認為封建制度是國家内戰的根本原因,于是廢封建,立郡縣,吳先生稱此為官家主義的開始,指出在這樣的國家制度中,皇帝,地方政府,政府官員三方分配國家的權力,三者的權利制衡情況,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權力分配狀況。
對于暴力不創造财富,隻轉移财富,吳思先生用兩個曲線向同學們介紹了财富轉移的具體過程。一個是拉弗曲線,即一條呈半弧形的稅收-稅率曲線,另一個是吳先生獨創的老子曲線,即稅收與納稅者自由度的曲線。吳先生指出正是因為這兩條曲線中包含的規律,暴力集團的收入,從最開始沒有規則的“血酬”發展到後來有約束的“法酬”。
最後,吳先生進行總結,他說“血酬史觀”用暴力解釋曆史發展,從暴力集團的角度看問題,他指出在資本主義到來之前,“血酬史觀”也許可以更好的解釋曆史發展的規律。
吳先生的“血酬定律”的觀點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解讀曆史的角度和方法,他的精彩演講引起了同學的熱烈反響。
本次講座由我校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主辦,騰訊網承辦,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研究生團總支協辦。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