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有種感動,在繼續——記《傾聽》第一期訪我校終身教授張晉藩老師
時間 : 2009-07-10       作者: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門戶管理員       閱讀數:

幾度沉浮,矢志法學,人生不念寵辱;

孜求學問,弘法道德,大家非常風範;

老骥伏枥,壯志長存,耄齡未辍筆耕。

123日晚,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品牌節目《傾聽》第一期請來了我們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終身教授張晉藩老師。階八的節目現場華燈燦爛,座無虛席。

六點四十分,張老師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進入訪談現場,訪談正式開始。此次訪談由武漢大學交流生王瑞娟同學擔任主持。為了更好地了解張老師,此次訪談以九個貫穿張老師一生的關鍵詞為線索進行。

“舊舊的書架”

從大屏幕上看到張老師的住所,樸素中透着一種華麗的氣息。書房裡那四面環繞的書架以及架子上堆的滿滿的書是最令人吃驚的。老師回憶,從第一本喜歡的《三國演義》起,似乎就注定了對曆史的厚愛。而另外一個令其對于史學研究情有獨鐘的原因與其出生有關,生長在東北的老師經曆了太多變故,他更是深深體會着曆史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對于一個國家自信的重要性。

“大學時代的流亡”

在東北中正大學,後來并入當時的長春國立大學就讀,張老師似乎應該一帆風順,卻因為動蕩經曆暴亂,使當時包括張老師在内的人民看清了國民黨的本質,政治傾向改變,用心擁護共産黨。而這,也影響了張老師一生。

“和農民兄弟在一起”

由于大學時代的動亂,由于那場土改,張老師下放到了基層農村,獲得了與農民接觸的機會。雖然那時的日子很苦,但現在回憶起來,張老師坦言收獲的是一片溫馨的回憶、一群兄弟。到現在,張老師還想找機會回去看看。

“候外廬”

張老師在人民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時,候老師的一場講座對他啟發頗深。從此,張老師在心中默默地确定了他人生的目标。候老師淵博的知識,和藹的态度影響着張晉藩老師。

“文革歲月”

一段很心酸的日子,“誓死保衛黨中央,誓死保衛毛澤東”,這些,張老師還記憶猶新。雖然因為《科舉制度史話》被《人民日報》點名,有些擔心,但張老師以“真心去教書,與學生真心交流”的教學理念深深地感染了大家。在學生們的保護下,張老師平安度過這段艱難時期。回憶起來,張老師很感幸運,也感謝這些學生們。

之後,主辦方送上一份特殊的禮物:張老師的學生李顯東教授、朱勇教授、李青副教授、高浣月教授分别留言,以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送上了他們最衷心的祝福。

“中國的哈佛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可以這樣說張老師一手辦起了法大研究生院,并在崗位上堅持工作11年,張老師回憶,想發揮一下自己的教育經驗,培養中國第一所法學研究所,建立中國第一所中國法律史學研究中心,所以義無反顧走進了法大,開始的日子是艱苦的,師資力量弱,研究生少,但所有人都以是法大研究生院而驕傲。“這11年,是最值得回憶的,也是最有意義的”,張老師似乎很欣慰這段日子。雖然有遺憾,“但我的學生還在努力實踐我沒完成的心願”。

《中國法制通史》

世紀之交,最感動中國法制史學界的莫過于《中國法制通史》(十卷)的出版,并在人民大會堂進行首發式。這是包括張老師在内的七十位學者的心血,曆時四十年完成,這場壯舉,使中國法制史的研究中心固定在中國。

“才子”

張老師不僅在學術上造詣非凡,更在詩詞創作上頗有作為,其所著的《思悠集》便是最好的證明。張老師在現場題字“繁榮法學”,體現他對廣大學子的深切期望。

“革命伉俪”

經曆了52年的共同生活,張老師和林老師過着令人羨慕的生活。從相知、相始、到相戀,包括學術上的合作,他們經曆過太多,所以這份感情顯得更可貴。用張老師的話說,他們想維持這樣的平靜和幸福。

節目最後,進入了全場互動的環節。同學提出了自己關心的問題,張老師進行了耐心解答,在一片依依不舍中,訪談結束。會後,許多同學争相湧到台前簽名。

這次訪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張晉藩教授,一個和藹可親的張老師,一個平凡卻又偉大的張老師……

這個現已78歲高齡的學術大家有太多的東西激勵着我們前行。

 
 
(文/張琢)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