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中央關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體部署和校院兩級的具體安排,2019年10月18日,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黨委部分教師黨員、學生黨員赴中國法院博物館、沈家本故居開展主體參觀教育活動,在回顧我國立法和司法進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法院博物館
上午10時,大巴緩緩駛入莊嚴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孫宇老師精心策劃活動流程,熱情歡迎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各位黨員師生,并在最高人民法院門前合影留念。

此後,黨員們前往中國法院博物館進行參觀。中國法院博物館建于2008年2月,現地址曾經是原日本正金銀行北京支行的舊址,建于1910年,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館内設有三個基本陳列展廳,七個專題展廳,三個普法互動區,一個法制影視放映廳。

在法院博物館内,黨員們了解了中國人民法院的審判曆程,對人民法院建設和審判工作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人民審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今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因此,講解員首先帶領預備黨員們參觀了70周年紀念展,為預備黨員們介紹了最高人民法院成立與發展的曆史,講述了最高人民法院自建國以來審判的多起重大案件,如“宜賓白毛女案”、“潘漢年改判無罪案”等,展現了最高人民法院有案必判、有錯必究的司法态度,也展現了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國司法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緊接着,講解員帶領預備黨員們參觀了全面依法治國走向偉大複興展廳,該展廳通過多媒體手段與審判實物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從民商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等重大案件審判、深入推進司法公開、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強化法院隊伍建設等方面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審判的工作成果。随後,預備黨員們參觀了法律古籍善本展廳與時世滄桑東交民巷展廳,法律古籍善本展廳内陳設了包括《明會典》、《欽定大清會典》等明清兩代的重要法律典籍。時世滄桑東交民巷展廳中用沙盤、圖片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展示了東交民巷從13 世紀至今的發展曆史。

(孫老師與學生黨員們熱烈讨論)
走上法院博物館的二樓,則是中國審判曆史展。大大的展廳裡,陳列了古代、民國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之初、撥亂反正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各人民法院保存的珍貴文物與影像資料。随着講解員的講解,預備黨員們或浏覽珍貴圖像資料,或仔細觀看櫥櫃中陳列的曆史文物。珍貴的青銅器,保存完好的法律古籍和文書,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法制史的綿長悠遠,保存下來的珍貴古本是古代法律人焚膏繼晷留下的結晶,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提供了保障。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民法院審判文物展示了中國司法建設進程以及一代代法院人為實現司法公正做的努力。
觀古所以知今,預備黨員們認認真真地觀看每一件展品,深入了解經典司法案例以及法院建設進程。這些見證了中國司法發展的展品使大家深刻意識到司法的公正與莊嚴,更使大家感受到了我國法制建設的巨大成就。
走進沈家本故居
參觀完法律博物館後,我們又走進了沈家本故居。沈家本老先生作為清末主持修律的先驅,敲開了中國法的現代化之門,而我們今天則循着曆史的足迹,敲開了沈家本先生故居的大門。

但未入其門,來自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學生們便被沈家本故居前的一圍金色圍欄吸引住了目光,聽聞這圍欄是沈先生為了防止附近的孩童老人跌入井中才特意造之。在陽光的照射下,金色的圍欄閃耀出熠熠的法治特有的人性光芒。
随後,我們進入了沈家本老先生的故居之中,小小胡同中一個簡單的四合小院,每個院子中都記錄着中國法律現代化初期的經曆的風霜雪雨。中國法律現代化的曆程同樣映射着中國命運的曆程,其經曆了一個從帶有工具性和功利性的被動接受型法制變革到如今建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過程,其中也少不了像沈家本這樣的先驅者為中國法治的現代化破了冰,開了路。同學們看着被圖片和文字化的深刻的曆史,心中多了一份對沈家本老先生的敬意,眼神中多了幾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堅定。

最後,我們在幾棵結了果的海棠樹下合影留念,雖有像沈老先生的“前人栽樹”,但我們作為中國法治力量的後輩不能隻“乘涼”,還要“摘果”,還要“施肥”,這樣才不算枉費無數像沈老先生這樣的先驅者們給“法治大樹”奉獻的自己的心血。
參與人員感想
王昭:

今日十分有幸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樓前與同學們合影紀念,并參觀了中國法院博物館以及沈家本故居。中國法院博物館中陳列的大案要案實物、《洗冤集錄》《明會典》等古籍善本,還有近現代的各種法治思想,都在我腦海中徐徐展開,使我深切體會到中華司法文明的曆史進程。今昔對比,更能突出如今如今的司法體系之進步,從事法律業務者有着更為廣闊自由的平台。而看到到沈家本先生融彙中西,開啟了中國法律的近代化進程的種種記錄,更是勉勵我們這些新時代的法學生當志存高遠,披荊斬棘,為中國法治的建設做出貢獻。
盧丹:

人民法院70年成就展以豐富的文物、新穎的技術帶我們回顧了建國初期鞏固新生政權的重點案件與改革開放以來全面加強審判工作的重大成果,我們從中體會到了我國司法理念的發展與司法實務的創新,特别是在環境公益訴訟中堅持恢複性司法,創新試行“補種複綠”、“勞務代償”、“增殖放流”等責任承擔方式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發。我們體驗到了新時代審判與科技深度融合,中國司法逐步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科學化。
同時, 沈家本故居之行,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在戰火硝煙中飽讀詩書,在立法修律路上抒發報國之志的“法制冰人”。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期,我們更應向沈家本先生學習,堅守法治精神,拼搏精神。
通過此次培訓,我們增長了知識,拓展了視野,收獲頗豐。相信大家接下來一定會信念堅定、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學習實踐中,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