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研通訊社 周曉盼)5月11号晚六時三十分,“法治天下,學問古今”系列學術講座在我校研究生院校區舉行。美國馬裡蘭大學“羅伯特·F·斯坦頓”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教授Robert·V·Pervival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題為“How safe is safe”的精彩講演。
報告開始之前,我校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何兵教授風趣開場。他介紹了羅伯特教授豐富的學術研究及法律實務經曆,而後又簡要介紹我國的環境現狀并舉例說明,說明了環保問題之現實與長遠意義。
羅伯特教授一開始就回顧了自己去年在政法大學和同學們一起從事課題研究的情景,對我校學生的能力大加贊譽。他從當前人們關心的H1N1病毒問題談起,說明由于環境污染而産生的一系列問題已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
羅伯特教授對風險規制的曆史進行了劃分。他将風險分為可以避免的與不可避免的二類,并提出社會的目标就是将不可避免的暴露風險最小化。羅伯特教授從鋼制船的危險、鍋爐的危害、由白磷引起的疾病等一系列案件展開論述,指出早期政府主要着眼于嚴重的、易見的危險的控制。伴随近代以來CFC(氟利昂)與燃油添加劑等問題的出現,隐性的、對公民有長期危害的行為也日益受到政府的相關規制。然後又以臭氧層空洞事件為例對間接危害公民健康的行為展開了具體論述。
接下來,羅伯特教授就何者可以決定對哪些風險行為應當接受規制的問題進行了闡述。羅伯特教授以美國環保署的報告為例,指出公衆和政府的專家在決定風險規制行為範圍的問題上存有較大差異。至于應該如何操作,他指出必須賦予民衆充分的知情權,唯此方能真正實現保護民權之目的。
最後,羅伯特教授就如何确定嚴格的規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主張應該适用預防原則對危險行為進行認定。指出其主要優勢在于可避免以無充分科學證據為由拒絕改革的現象。同時羅伯特教授也就法律規制的途徑、歐盟與美國環保法律的比較、新規制方式等問題進行了說明。并佐以切爾諾貝利的事件進行論證。
在互動環節裡,羅伯特教授耐心地解答了聽衆的提問。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本次“法治天下,學問古今”系列學術講座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主辦,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研究生團總支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