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耶魯法律與政策改革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法學分會執行委員、新加坡國立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訪問學者(2023年度)
主持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研究”(21BFX196)
科研成果
中文:
“數字時代司法觸達的發展、挑戰與制度完善”,載《政法論叢》2024年第6期。
“網絡主權視角下的數據治理比較研究”,載《法學雜志》2024年第4期。
“‘子彈’為什麼還在飛? ——網絡文化生産的‘非法興起’”,載《文化縱橫》2024年第6期。
“人形機器人事故責任制度的困境及應對”,載《東方法學》2024年第3期。
“如何理解網絡規制中的‘代碼’?”,載《地方立法研究》2023年第6期。
“技術避風港的實踐及法理反思”,載《中外法學》2023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23年第11期轉載)
“解鎖數據隐私法”,載《法人》2023年第7期(與狄達樂、何廣越合著)。
“美國還能打“互聯網自由”這張牌嗎?”,載《文化縱橫》2023年第2期。
“當我們談《超越“街角發言者”》時,我們要超越什麼?”,載《法律書評》2023年第1期。
“法律與科幻問答”,載《法律與社會科學》2022年第2期(與胡淩等合著)。
“邁入新鍍金時代:美國反壟斷的三次浪潮及對中國的啟示”,載《探索與争鳴》2021年第9期。
“個人信息匿名化的迷思”,載《上海政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學報(法治論叢)》2021年第5期。
“論數字緊急狀态的恢複機制——以新冠疫情防控為例”,載《清華法學》2021年第2期。
“算法透明原則的迷思——算法規制理論的批判”,載《環球法律評論》2019年第6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20年第03期轉載)
“網絡人身權侵權的平台責任”,載《數字經濟與網絡法治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
“P2P技術下網絡版權許可模式初探”,載《網絡法律評論》第十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專著
沈偉偉,《網絡規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4年。
譯著:
尤查·本克勒(Yochai Benkler),《網富論》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出版社,(與胡淩、李誠予合譯,即出)。
勞倫斯•萊斯格(Lawrence Lessig),《代碼 2.0:網絡空間中的法律》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與李旭合譯,2018年修訂版)。
約叔華·克魯爾等著:“可問責的算法”,《地方立法研究》2019年第4期,(與薛迪合譯)。
編著:
《政法譯書叢刊》,沈偉偉主編,北京燕山出版社2021年。
英文:
Weiwei Shen, After Corona, Can We Get Our Data Back?, Sixth Tone (2021).
Weiwei Shen, Can a New Regulation Fix China’s ‘Big Data Backstabbing’ Problem, Sixth Tone (2020).
Weiwei Shen, Ordering the Courts: Understanding China’s Big Precedent Push, Sixth Tone (2020).
WEIWEI SHEN, Balancing Cost-effectiveness and Free Speech: A Theory of Online Infringement Regulation [SJD thesi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School].
WEIWEI SHEN, Online Privacy and Online Speech: The Problem of Human Flesh Search Engin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sian Law Review: Vol. 12 : Iss. 2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