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晚,循着首屆“中國法治原創性範疇”論壇的腳步,伴着北京的初雪,“法理論衡”系列講座第三講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A913姗姗而至。本次講座主題為“思維傳統視野下的當代中國法治”,由吉林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李擁軍教授主講,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雷磊教授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泮偉江教授、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田夫副研究員、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比較法學研究院孫海波副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高尚副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鄭玉雙副教授與談。
講座伊始,雷磊教授首先對李擁軍教授的到來表達了感謝,希望加深吉大法理和法大法理的深厚友誼,實現更深入更全面的學術互動。

在講座中,李擁軍教授開宗明義,表示本主題源于對“法律和思維關系”的思考,進而衍生出“思維傳統和法治模式關系”的問題及其回答,即“在某種意義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孕育出的不同民族思維傳統,決定或影響着一個國家法治模式的選擇和法治道路的走向”。為理順這一觀點,李擁軍教授依次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首先,李擁軍教授梳理了西方漢學家、民國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學者的讨論,指出中西傳統思維存在本質差異,并總結為中西傳統思維的核心特征分别在于“合”與“分”。其次,在此基礎上,李擁軍教授表示西方思維傳統強調“主客二元”、“邏各斯”、“概念分析”、“概念分類”等,進而在法律上形成了形式主義的傳統,在歐洲大陸一脈表現為潘德克頓法學、概念法學、法教義學的發展,在英美世界一脈表現為以判例為中心的法律形式主義。再次,李擁軍教授指出了中國思維傳統強調“要素的平衡互動關系”與系統組成的特征,因此,中國法律的生長呈現出特有的面向,即,以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間的“禮”和“刑”約束關系性的個人,以各種手段的綜合運用和各種力量的動态平衡遵“道”而治,以法對“情”和“禮”的開放,尤其是司法官以對社會知識的開放進行裁判。從次,李擁軍教授認為近現代以來,中西方思維傳統開始出現交合的趨勢,在中國表現為,強調思維轉換并以西方的法治模式為藍本完成現代化過程,在西方則表現為,在對主客二元思維批判的基礎上,解構傳統科學化法律模式,導緻西方法治運作模式發生根本性轉向。最後,李擁軍教授點出了當代中國法治需要一種綜合性的思維結構和應具有的在思維格局、國際關系、糾紛解決、綜合治理、中國式法治現代化五個方面的重要面向。

在與談環節,雷磊教授表示講座内容層次豐富、包容并蓄,并以“思維”切入表達了對中西思維等方面二分的框架的看法。泮偉江教授肯定了學者們尋找問題背後深層次聯系的工作,同時指出了一系列首要的框架性問題。田夫副研究員則就法治概念的理解、思維與法治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商榷。孫海波副教授結合自身經曆,表達了對法治尤其是中國語境下法治的具體理解。高尚副教授認同李擁軍教授尋找統一的研究角度的嘗試,并結合自身學習經曆,表達了對司法實踐等領域思維差異的理解。鄭玉雙副教授認為使用中國傳統資源來分析法治問題是一種巧妙的切入,同時指出實踐領域中西差異帶來張力的可能。





李擁軍教授針對與談學者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回應,并對其他與會人員的提問做出了充分回答。至此,本次講座在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