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下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律史研究所成功主辦第五十四期“道法古今”講壇。本次講座以“糾纏的亞洲法——比較視角下的東亞法律史”為題,邀請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孔令偉老師、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王天馳老師主講,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律史學研究院李典蓉老師、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律史研究所郭逸豪老師與談。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律史研究所姜曉敏老師、李倩老師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張一馳老師參加了本次講座。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律史研究所所長李富鵬老師擔任主持。

在開幕環節,李富鵬老師表達了對兩位主講人及各位參與師生的歡迎,介紹了兩位主講人的學術背景、研究領域與前沿視野。

孔令偉老師以“國法與教法之間:清朝對蒙古僧人的法律規範”為題,從“帝國”和“法律”的概念分析入手,細緻梳理漢、滿、蒙、藏等多語言曆史文獻,采用法律多元主義和複規範性等理論視角,指出清代法律治理之超越一元表述的多元實踐,以及表述與實踐之間的權力交錯。

王天馳老師以“司法實踐角度下的近世琉球法與中國法比較研究”為題,一方面介紹了琉球法律史,以及相關檔案保存與研究情況;另一方面着重講述了琉球《新集科律》中的“違令”條。通過相關司法案件的比較研究,生動展現了近世琉球和近代日本在接受清代中國法時呈現的多樣性。
在兩位主講人的精彩講座結束後,各位與談人簡要講述了心得與看法。

郭逸豪老師從法學理論入手,提出了法律多元主義之概念使用的相關問題,包括立法主權與地方性、國家制定法與習慣法,以及死刑管轄權等三個方面。

李典蓉老師十分贊賞兩位老師對多語種史料的駕馭能力。對于孔令偉老師,提出清代法律與政策的多元性議題,應注意進一步時段與地區。對于王天馳老師,提出琉球引用違制與違令律,也應參考清代《戶部則例》。

張一馳老師指出《大清律例》通過多個曆史事件逐漸實現,并且涉及邊疆地區的法律适用問題正成為研究的重要增長點。

李倩老師認為清代中央治理與多元特點彼此兼容,并提出了《理藩院則例》與《蒙古律例》的互動關系等問題。

姜曉敏老師提出了清代國教、“剝黃”與琉球“平等所”的概念含義等問題。


孔令偉老師和王天馳老師逐次對各位老師的問題進行了回應,并答複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最後,由李富鵬老師和姜曉敏老師對本次講座進行總結。李富鵬老師強調了問題意識與多語種史料的重要性,指出這兩場報告都直面“如何理解自己”的關鍵議題,同時表達了對于兩位主講人的感謝。姜曉敏老師将學術問題提升到“思想史”層面,并強調了中國法律的“典範”意義。第五十四期“道法古今”論壇在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海報:蔣怿旻
撰稿:吳昊禹
攝影:葛琪琪
排版:李禦溥
會務:郭東陽
陳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