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法理縱橫”第28期——孫海波:疑難案件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
時間 : 2016-10-24       作者: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門戶管理員       閱讀數:

2016年10月23日下午兩點半,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學理論專業15級博士生主辦的“法理縱橫:德沃金法哲學與中國法治論壇28期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B445成功舉行。

本期論壇“疑難案件這個問題重要性主題,有幸邀請到比較法研究院的孫海波老師主講嘉賓。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學理論專業15級博士生羅時貴張振華分别擔任評議主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曉冰、證據科學研究院14級博士生馬毓晨、司法文明協創新中心15級博士生張民全、人文學院法治文化專業15級博士生呂建偉、人權研究院人權法專業15級博士生靳世靜,中歐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學理論專業16級博士生葉會成、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學理論專業16級博士海浩以及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學理論專業16級碩士研究生李晴晴參加了論壇。

論壇分為報告、評議和讨論三個環節。

報告環節,海波以醫學與法學中疑難案件的相通之處緣起,指出疑難案件是打通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樞紐。在法律實踐中,頻繁發生的疑難案件導緻司法的複雜性裁判的壓力逐漸增加,而目前學界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也沒有提供系統而有效的理論。他認為,如果疑難案件可以作為司法裁判的核心,而司法裁判又是法律實踐的核心,那麼疑難案件也必然将是法律實踐的核心,并将成為檢驗法律體系的完整性、自洽性的過濾标準。

繼而,孫海波着重分析疑難案件定義和分類,澄清了疑難案件裁判中的一個普遍謬誤,并厘定了疑難案件與法治之間的關系。他指出:1所謂的 “疑難案件主要是指對法律的适用存在理解上的争議或者推理上的困難的案件。目前出現的疑難案件看,基本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法律規定本身存在模糊性需要進行解釋的案件;二是法律理由之間的沖突,或者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之間的沖突所造成的疑難案件;三法律理由缺失型案件,即存在法律漏洞的案件,也被稱為初現案件2疑難案件裁判中存在一個普遍謬誤即法外裁判。法外裁判核心觀點認為,疑難案件的裁判已經超出了司法裁判的範圍,因此需要引入非法性的标準,如經濟的、道德的、政治的、社會的層面的标準。如此一來,就将司法裁判轉化成了經濟裁判、倫理裁判、政治裁判或者社會裁判。這種觀點忽視了一個基本的前提,即法律屬性是司法裁判的根本屬性。(3法治有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之分疑難案件雖然會對形式法治帶來一定的威脅,也會實質法治産生一定的壓力不會對法治的理想及其實現産生實質性的挑戰。

最後,孫海波今後疑難案件的研究進行了展望他認為諸如法官能否背離法律進行裁判?法官能否基于一定社會後果的考慮進行裁判?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否對疑難案件研究适用并産生推動作用?以及如何在現有的法律體系和框架下解決疑難案件?這些都是在今後疑難案件研究中值得深入思考和必須切實面對的主要問題。

整個報告過程,孫海波旁征博引、層層深入,細緻地分析完整的呈現了疑難案件這一問題的全貌。與會者對疑難案件及其相關問題有了更加清楚深入的認識。

評議環節時貴根據主題報告的具體内容,做了細緻中肯的評議。“在二元論認知觀影響産生的形式的法治與實質的法治之分會對整體上理解法治’這一重要概念的含義造成困難。羅時貴說因此, “我們應當摒棄二元論的認知觀,在疑難案件的裁判中,盡可能尋找到第三條道路,以消除‘司法能動主義與司法保守主義’、‘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的觀念上的對立思維模式。”

讨論環節,與會同學結合各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就報告中所涉及的一些理論問題和理解困惑報告人展開熱烈地讨論。

馬毓認為疑難案件是否屬于法外裁判,這本就是一個可以讨論的問題。因為不同的法學流派對于法律的認知和理解不同,所以什麼是法外裁判,不同流派不同立場的法學家必然也會有不同的判斷标準。張民全認為,疑難案件或許是推進法治建設的良好契機,而非是對法治的一種挑戰。葉會成指出,如果法院可以在現有法律規則的基礎上發展法律,擴展法律的淵源,這是否僭越了立法機構的立法權?此外,張曉冰、童海浩、靳世靜、李晴晴等也相繼提出了一些極具建設性的意見和讨論。

論壇持續近三個小時,在激烈的讨論與積極的回應中圓滿結束。關于“疑難案件”這一問題的思考在這場激烈的讨論中不斷深入、明晰。與會同學一緻表示在這場思想的交鋒與智慧的碰撞中收獲良多,意猶未盡!

據介紹,主講嘉賓孫海波畢業于北京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師從著名法學家張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比較法學以及法律方法論。他先在《北大法律評論》、《法律科學》、《中外法學》、《法學論壇》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轉載。此外,他還譯介了安德瑞·馬默的《法哲學》、羅伯特·喬治的《使人成為有德之人:市民自由與公共道德》、理查德·瓦瑟斯特羅姆的《法官如何裁判》等經典著作若幹部。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