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法律史研究所成功舉辦“道法古今”第十八講
時間 : 2019-11-25       作者:       閱讀數:

20191122日,道法古今第十八講“作為方法的法律傳統——以‘親親相隐’的曆史命運為例”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A913展開,這是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道法古今系列講座2019-2020秋季學期的第三次活動。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是吉林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振老師,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哲學、權利理論和司法理論。本次講座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謝晶老師主持,與談人是法律史學研究院的李倩老師和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雷磊老師。

講座開始前,謝晶老師對朱振老師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同學們對朱老師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講座内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部分:

首先,朱老師介紹了為什麼要研究傳統法理論,指出法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對中國法律傳統要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其次,朱老師提出“作為方法的法律傳統”這一概念。這一思想主要來源于溝口雄三,他認為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重點是如何實現轉化,而核心在于對具體解釋方法的探讨,即從内部——傳統本身切入。并以“親親相隐”為例,提出法律傳統論者與法制現代化論者這兩種相反的觀點。随後又指出西方亦存在此問題,他認為法律傳統不是單純的要被替代的對象,也不僅僅是成為被複制的對象,其存在本身即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然後,朱老師舉例自由主義與新儒家的論辯,強調了徐複觀關于低次元的傳統和高次元的傳統的區分:前者表現為具體的事象,靜态而缺乏自覺;後者是隐藏在具體事象後的原始精神和原始目的,需要通過反省自覺始能發現。緊接着,朱老師以狄百瑞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解釋總結出中國的“儒家人格主義”,來說明中國的自由傳統及其内在生命力,闡釋高次元傳統能夠存在的文化基礎。

最後,朱老師引用Raz的話,進而說明法律理論的一個主要任務是通過幫助我們理解人們怎樣理解其自身而增進我們對社會的理解。指出自我理解是一個具有包含性的反思性概念,其内涵具有開放性,能夠包容多元主義的理解、知識。而二階理解中的傳統正好對應于高次元的傳統。并在講座最後結合我國現行刑法免除親屬作證義務,強調這一法律傳統能夠對我們依然有規範性就是其高次元的層面,而非具體層面,這是親親相隐精神的一個具體化,這個精神本身具有普遍性。

随後與談人李倩老師指出從法理學方面,從更高層次,從理論性角度理解法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個人對法理學與法理論區别,低次元與高次元區别的一些疑惑。與談人雷磊老師則講到法律是什麼,為什麼出現法概念等系列問題,指出出現這些問題的立場是不一樣的。他認為法的概念是一種诠釋性的,理解要脫離一種純方法的方式,高次元做的是抽象化的工作。随後其他老師與同學向朱振老師進行了提問,朱振老師也對問題進行了解答。

在氣氛融洽的讨論中,講座也進行到了尾聲,講座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意猶未盡。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