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楊玉聖:《傑斐遜及其民主思想在中國-曆史映像與現實關照》
時間 : 2017-07-28       作者:       閱讀數:
楊玉聖:《傑斐遜及其民主思想在中國-曆史映像與現實關照》

 

作者:國政法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楊玉聖教授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晚清至21世紀初中國的長時段曆史變遷與跨太平洋學術-文化聯系的宏觀背景,結合中國社會轉型、革命、現代化等具體語境,系統考察了傑斐遜特别是其《獨立宣言》自晚清以來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對包括《獨立宣言》在内的傑斐遜思想在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曆史文化悠久、地理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的傳播史進行系統的研究,能夠解釋傑斐遜及其民主思想在全球範圍内的廣泛影響力;傑斐遜及其民主思想的優秀文化遺産,屬于包括美國、中國在内的全世界。在現有中文學術文獻中,本文可謂該問題研究的集大成者;對于美國學者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空白,也可視之重要的有益補充以及中國學者在該領域的可能的學術貢獻。  

節選:最早究竟是何時、由何人将傑斐遜介紹到中國,由于材料的局限,目前還難以給出一個确切的回答。不過,還在從閉關到開放、社會艱難轉型的早期近代中國,傑斐遜這位“美國民主之父”即已經在剛剛“睜眼看世界”的中國士大夫中引起了注意,當是一個客觀事實。一般認為,最早把包括美國獨立史在内的美國曆史較系統地介紹給中國人的,是第一個來華的美國傳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1838年在新加坡出版的的《美理哥合省國志略》。據台灣學者潘光哲博士考索,該書不僅介紹了因“諸不法之事淩虐我民”而“不得不自立新政”的北美獨立之事,而且還“第一次将《獨立宣言》譯成了漢語”。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獨立宣言》開篇所宣告的“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被譯作“天下之人皆同此心,心同此理。上帝生民,大小同體,生以性命,各安其分”……

發表于:《史學月刊》2013年第11

獲獎: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2013年度優秀論文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