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研通訊社 文/費紫燕 圖/高雪男)7月1日晚上七時,湘雅醫學院藥理學博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威斯康星醫學院博士後易富賢先生做客燕山大講堂,帶來了題為“大國空巢——中國社會老齡化危機”的主題講座,講座在學院路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易富賢博士首先指出了人口的變動本身是有規律的,古時由于戰禍、疾病和自然災害等原因,人口增長緩慢,近代因為科技水平的提高、壽命的增長人口得到迅速的發展,但是人口不會無限的增長,當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生育率降低人口反而會減少。根據調查統計的數據顯示和聯合國的預測,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不是人口爆炸而是人口萎縮。
其次,易富賢博士舉了曆史上的幾起例子來說明人口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秦時商鞅變法使人口增多,同時又使用戰略手段控制别國的人口,成為秦朝統一六國的人口因素;羅馬帝國末期,中上層人口減少,出生率降低,最終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滅亡。此外,吐蕃和蒙古的衰落,法國因為人口的減少失去了歐洲傳統霸主地位,英國和蘇聯成為人口爆炸的兩大國,都說明了人口因素在人類曆史中的重要作用。
自80年代以來,中國實行計劃生育的主要目的是“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但是易博士遺憾地表示當年希望解決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性别比例失衡、用工荒以及就業壓力大等問題都凸顯出來。其中1、婦女是老年化的最大受害者,因為婦女的平均壽命長于男性,如果沒有孩子,她們的晚年将會孤獨地生活數十年;2、即将到來的“光棍危機”,男女性别比例已經大于120,過幾年初婚的男性将會比女性多出30%;3、人口的減少帶來的還有消費的萎縮,而消費的萎縮反過來又增加了就業壓力,中國内需不足不僅是人均消費能力不夠,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數量的不夠。
易博士指出,今後中國“用工荒”和“就業荒”将長期并存,面對将要爆發的人口危機,應當把人口安全作為國家最高層次的安全,将人口的再生産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如今全國的生育意願低下,允許獨生子女生二胎隻是杯水車薪,“二孩方案”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中國應當鼓勵主流家庭生3個孩子,搶趕“補償性生育高峰”,停止計劃生育任重而功遠。
講座現場反響非常熱烈,同學們踴躍提問,與易博士進行了積極的交流,講座在意猶未盡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本次講座由我校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主辦,騰訊網承辦,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研究生會協辦。
相關介紹:
易富賢:湖南洪江市人。1988-1999年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學習,獲臨床醫學學士、藥理學碩士、藥理學博士學位。1999-2002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威斯康星醫學院做博士後。2002年起為威斯康星大學婦産科Scientist。美華學社創社會員。旅美科協會員。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改革論壇網絡專家。中國生産力學會特約研究員。專注于研究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提出“不停止計劃生育更待何時?”,率先在海内外中文網絡媒體掀起了一股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思潮。接受新華社、人民日報、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北京晨報、新青年、東方早報等媒體的采訪,文章被多家内參發表或連載。著有《大國空巢》一書,42萬字, 對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做了系統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