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台灣學者黃源盛教授做客“燕山大講堂”
時間 : 2009-07-11       作者: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門戶管理員       閱讀數:
(法研通訊社 張子國)10月17日下午三時, “燕山大講堂”之《法律移植百年:曆史視野下的“六法全書”》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研究生院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本次講堂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主辦,騰訊網承辦,台灣政治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教授、台灣學界研究中國法制史第一人黃源盛教授主講。我院副院長張生教授擔任了評議人,副院長何兵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講堂。
黃教授以富含哲理的禅句開篇,在第一部分即給大家簡要概述了法律移植(繼受)的特征,并從力的理論、規範饑渴理論、顔面理論及覺醒理論等四個方面闡釋了法律移植(繼受)的動機。
接下來,黃教授從1902至今分四個時間段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近代中國法律移植(繼受)的曆史以及《六法全書》的制定背景和實施狀況。黃教授講到,自清末沈家本全面修法以來,中國法律開始與世界接軌,中國的文化與西方法律文明産生了激烈碰撞,他以自己的留日經曆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世界其他法律文明的差異。黃教授還講了“六法全書”制定後在台灣傳承的狀況并啟迪我們思考新中國全面廢除“六法全書”的利弊得失。
之後,黃教授重點指出,我們應該對百年兩岸文化進行省思,對“超前立法(超文化立法)”現象不能簡單的認定其好壞,保守立法也有其相對積極的意義。黃教授還和大家探讨了法治社會觀念的現象、法律繼受過程中用語和翻譯的問題以及司法改革問題等當下熱點問題。
黃教授提出,法律的繼受和改革不是單方面的問題,不能孤立進行,應與政治、經濟、文化改革同步進行。“變法難,變法的觀念更難。”兩岸文化本是同根,随着海峽兩岸關系的改善和交流的增加,應該形成良性互動,全面、冷靜、客觀地重新思索“六法全書”。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張生教授針對黃源盛教授的演講進行了精彩而簡潔的點評,涉及法律移植和法律繼受的區别、“六法全書”的詞源、實現法治的因素及成為學者的要素等多個方面。
在随後的互動環節中,同學踴躍提問,教授熱情解答,現場氣氛十分活躍。黃教授學貫古今,睿智風趣,兩個多小時的演講數次被同學們的掌聲打斷。師生們共同享受了一場學術盛宴。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