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研通訊社 邱雁)2008年10月11日下午三時,燕山大講堂第十期于學院路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獨立學者秋風作了題為“轉型過程中的法律、違法與法治”的主題講演,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汪慶華副教授評論主持。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樣一個轉型時期,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人們需要思考和總結。改革的過程也是我國建設法治國家的過程,談到轉型過程中的法律、違法與法治,秋風先生強調,什麼是法,應該怎樣看待民間自發的、具有正當性但卻違反法律規定的“違法”事件,定性違法的依據是什麼等等問題,需要審慎思考,并提出了認定違法的标準應為不合理、無效率與不正當。
秋風先生通過列舉實例,重點探讨制度構建問題,提出如果制度本身有問題,那麼這樣的制度建立過程就是人民違反并反抗它的過程。總結三十年變革,制度的改變并非自上而下,而是農民創造,産生實效,大衆效法,最終為立法确認。制度必須提供一個合理的框架,沒有合理的制度,會使得社會運行成本高而效率低下,損耗了很多智慧卻無法革新,而不合理制度的存在,亦造成很多變革均始于“違法”這樣的怪現象的出現。
事實上,看待“違法”有兩種視角,一是律師視角。即置一切于現行法律框架之下,一切以人人遵守法律為前提;一是政治視角。即緻力于社會的優良治理,法律作為治理社會的工具,應該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障礙,一旦沖突,那麼法律讓路。
秋風先生認為,當我們考慮要抛棄或者改變某種事物時,往往已經做出了決定,尤其當人民大規模的違反某種法律規定時,隻能說明該法律的滞後性,這樣的事件已經具備了政治意義,而不僅是“違法”。立法時不應高估立法者的全能性,我們應該強調人民本位的法律觀。法律從根本上就應該産生于人民中間,這才是自治的核心。
本次講座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主辦,騰訊網承辦,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研究生團總支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