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晚19點至21點,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體育法研究所主辦的“體育法治與健康中國”論壇第十九期通過騰訊會議的形式在線上舉行。本期學術論壇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體育法研究所所長馬宏俊教授主講,主題是“體育法修改的法治思維”。論壇由姜濤副教授主持,袁鋼教授點評。中國法學會體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于善旭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湯衛東教授、呼倫貝爾學院張林芳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張笑世教授以及來自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體育法博、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論壇。此外,于今年5月首批入選體育法律師庫的多位體育法律師,也應邀參加了論壇。
馬宏俊教授的演講以體育法的修改為核心,圍繞體育法的基本定位、體育法的問題探究、體育法的總則修訂、體育法的分則修訂四個方面展開,同大家一起回顧了體育法的制定、修改曆程,深入探讨了體育法修改中需要關注的問題、争論,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對于體育法的基本定位,馬宏俊教授介紹,對于體育法究竟是什麼法,目前尚未有定論。常見的幾種觀點主要有:體育法是基本法、體育法是行政管理法、體育法是部門法、體育法是特殊法、體育法是行業法、體育法是行業管理法、體育法是權利保障法。馬宏俊教授表示,上述觀點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不過在他看來,更希望體育法成為一部權利保障法,凸顯權利保障這一重要價值。
而後,馬宏俊教授為大家介紹了體育法修改的必要性,其提到改革的需要、管辦分離的影響、市場化的需求、國際化的影響、北京冬奧會舉辦的契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使得體育法的修改非常必要。馬宏俊教授還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體育法》的起草和審議過程,從1980年提出立法構想開始,到1995年8月29日正式通過,體育法25次重大修改,兩次報送國務院、兩次人大常委會審議,幾經波折,曆時15年,終獲通過,可見體育法制定之不易。通過追溯、梳理立法時的艱難曆程,及其在整個國家立法規劃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幫助大家客觀了解修法的難度。
馬宏俊教授還總結了體育法立法的貢獻,包括解決了體育事業發展有法可依的問題、增強了體育人的法治意識、明确了國家、組織、個人在體育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體、成為新中國體育事業的裡程碑等五個方面。接着,馬宏俊教授為大家介紹了體育法尚存的問題,其提到體育法目前還存在體育法的法律屬性不清楚、概念界定不明确、體系框架欠科學、具有一定的曆史局限性、難以适應體育強國的要求、計劃經濟的烙印比較鮮明、法律制度不完善、國際化的新需求等問題。而對于體育法修改的争論也從未停止,體育法究竟是需要大改還是小改,體育法如何定位、框架體系如何制定等争論仍需要大家在未來深入探讨。
接着,馬宏俊教授帶大家回顧了體育法的修改過程,其提到之所以體育法會經過三起三落,是因為對體育和法律的關系仍未研究透徹。而體育法修改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誤區及問題,比如對硬法屬性過度追求、對強制執行的追求誤區、立法資源的緊缺、立法的思路調整等。通過對體育法修改草案的回顧,馬宏俊教授也強調要看到部門立法的功效和短闆、專家立法的優勢和缺陷、相關利益群體的溝通與協調、輿論的作用。他指出,可以閉門讀書但不可閉門立法,在修法的過程中,需要兩會代表委員的努力、有關領導的認識、社會各界的合力,而且在當今社會也要重視輿論的作用。
最後,馬宏俊教授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體育法總則及分則修訂的具體内容,其提到目前《體育法》送審稿主要包括總則、分則、法律責任、附則四個部分,其中總則部分主要包括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産業、體育社會組織、保障條件、體育糾紛解決七部分。與現行《體育法》相比,送審稿有幾大變化,比如采用全民健身,而沒有沿用社會體育;對學校體育做出改變,改為青少年體育;競技體育中包含職業體育;新增體育産業和體育糾紛解決兩部分内容。尾聲階段,馬宏俊教授還對其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特别進行了闡發。
袁鋼教授作為評議人,首先對馬宏俊教授帶來如此精彩的講座表示了感謝,其表示聽完馬宏俊教授的講座後,有兩點直觀感受和三點總結。兩點感受是指馬宏俊教授講座的邏輯性強、講座内容具有實用性。三點總結是指馬宏俊教授的講座可以表現修法的三觀。第一觀是權利觀,其提到首先要對權利有一個新的認識,其次要把保護權利作為立法宗旨和取向,構建符合時代特征的體育立法;第二觀是法治觀,又可稱為大局觀,即體育法修改需要掌握立法規律,推進修改,法治觀第二個方面需要構建立法體系問題;第三觀是技術觀,首先要重視體育自身的特殊性,要尊重法律之下體育本身特點,其次也要尊重體育組織自身的規律,其提到社會組織已成為體育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更多關注體育組織的發展過程,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二維角度下審視體育法的修改問題。
接着,參加講座的師生踴躍發言,針對講座内容與馬宏俊教授進行了更為深入的交流,于善旭教授也就體育仲裁制度設計等問題與馬宏俊教授交換了意見。本期論壇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