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行政法研究所成功舉辦第八期“公法與治理”青年講壇
時間 : 2019-04-28       作者:       閱讀數:

 

2019422日晚18302130,“公法與治理”青年講壇第八期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研究生院科研樓B211會議室圓滿舉行。本次講座以“行政舉報訴訟原告資格的構造”為主題,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行政法研究所主辦,主講嘉賓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伏創宇副教授,與談嘉賓為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原審判長蔡小雪老師,北京市一中院行政審判庭原副庭長龍非老師,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趙宏教授和成協中教授。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張冬陽老師擔任本次講壇的主持人。另外,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張力副教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執法監督處處長何春霭以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執法監督處副調研員郗文靜也參加了本次講座。

伏創宇副教授以77号指導案例為切入點,分析了最高院對于行政舉報訴訟原告資格所界定的三個要件,指出該案在說理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邏輯缺陷,表示其沒有真正清晰地闡明行政舉報訴訟原告資格的認定問題,并認為該指導案例的指引功能具有相當的局限性。另外,伏創宇老師還歸納了司法實踐中在行政舉報訴訟原告資格問題上的一些争議。由此,行政舉報人的複議資格和訴訟資格問題無論在學界中還是司法實踐中的觀點都莫衷一是,而大量行政舉報訴訟的存在已經成為困擾行政機關和法院的一大難題。伏創宇老師認為,實踐中這種錯亂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是我國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規範基礎不明晰的問題。因此,在主講環節的最後,伏創宇老師提出可以從主觀公權利等角度來構建我國行政舉報訴訟原告資格。

 

(主講台上的為伏創宇副教授)

與談環節中,蔡小雪老師結合司法實踐的情況,梳理了行政訴訟中原告資格的曆史演進以及發表了自己對于行政舉報訴訟原告資格的看法,認為司法實踐中較少關注主觀訴訟和客觀訴訟的問題,國家的制度體系的構建應當結合具體國情,行政訴訟制度的完善應當圍繞行政訴訟的三個目的,即促進公平、解決糾紛和監督行政機關來進行。

 

 

(蔡小雪老師)

龍非老師則從平衡訴權保護、行政資源的有效配置以及行政機關的角色定位這幾個角度分析了行政舉報訴訟原告資格的問題,認為職業打假人的存在是因為法律提供了相應的制度空間,任何公民都有權在法律框架内利用制度資源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所以不應從打擊或規範職業打假人的角度出台相關的規定。另外,龍非老師還認為應把行政訴訟放在整個國家的社會治理體系中進行觀察和定位,可以通過完善公益訴訟制度來彌補個人訴訟的不足,加強民事審判和行政審判的融合,提高争議解決和權利救濟的完整性。

 

(龍非老師)

成協中教授首先高度贊同了龍非老師的發言,認為行政訴訟功能的定位應結合國家的社會治理體系進行讨論。同時,他也從法國的客觀訴訟理論角度對行政訴訟原告資格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即投訴舉報行為可以理解為是私人參與到行政機關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一種監督,公民的權利保障并不一定要受制于立法機關的立法裁量,當權利有保護的必要時,司法機關也可以通過個案裁判發揮權利創設和權利救濟的功能。

 

(成協中教授)

而趙宏教授則對成協中教授的觀點作了回應,認為個人權利保障與否的判斷應基于實體法的規定,借助保護規範理論來解決原告資格的問題,否則會造成個人權利無邊界無輪廓的後果。

 

(趙宏教授)

而後,何春霭處長則從行政機關的角度發表了自己對投訴舉報人定位的理解,認為投訴舉報權的設置是為了充分發揮大衆的力量以維護社會秩序,因此應以促進社會和諧為最終目的設計和完善制度。

 

(何春霭處長)

在最後的互動環節,主講人伏創宇副教授、成協中教授和龍非老師結合各位嘉賓的與談意見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回答。本次講座在全體師生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圖從左到右依次為:郗文靜,何春霭,龍非,蔡小雪,伏創宇,成協中,張力,張冬陽)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