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1日下午,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舉辦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法律前沿問題”系列講座在研究生院科研樓A913會議室舉行。環球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理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元興老師主講“智能金融領域的風險與法律規制”,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燕老師、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治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周果、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講師趙一單老師、中國人民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博士劉信言作為與談嘉賓參與本次講座。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董靜姝老師擔任主持。
劉元興律師首先從金融領域AI的商用實踐展開演講。在這一部分中,他就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幾大典型應用成果——“智能支付”、“智能風控”、“智能普惠”、“智能投顧”、“智能保險”以及“智能信貸”逐一展開闡釋,描繪智能金融領域商業應用的前景。但緊接着他提出,人工智能在提高金融效率、降低資本率、壞賬率、便利金融消費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風險,例如算法失控可能導緻的金融系統性風險、算法歧視将加劇貧富兩極分化、算法黑箱侵害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算法分散性和不連續性導緻難以确定責任主體、算法為高精尖人士壟斷所導緻的不公平競争、個人數據隐私被侵犯等。
對此,他認為金融領域需要多方位的風險規制和治理:針對數據隐私侵犯問題,他提出應從消費者和風險控制角度進行規制和治理,賦予消費者數據權。針對算法失控及系統安全問題,應嚴格限制算法的适用邊界并加強算法的加密技術保障。就算法歧視,應從設計者主觀偏見、數據标簽的去标識化、外部審查監督以及信貸評分的多元考量因素入手加以解決。為解決算法黑箱問題,他提出應當從相關關系角度對消費者盡提示義務并将技術與監管手段相結合。就歸責主體的确認問題,應針對不同領域區分界定相應責任主體。最後,他還提出要施行專業監管和沙盒監管并加強訪問控制和身份認證,呼籲出台審計措施從而加強人工監督和控制,将技術與監管相融合以彌補法律的滞後性之不足。
在随後的與談環節中,陳燕老師受轉基因食品安全議題啟發,認為同轉基因食品安全相同,智能金融領域作為新興技術領域,其制度設計目的應在保障技術安全和促進技術發展之間謀求平衡。以美國與歐盟就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原則為參考系,他提出就智能金融應采取預防監管原則。在監管方式上,他提出轉基因食品安全領域的産品推廣前試驗與沙盒監管存在相通之處。最後陳燕老師就金融性風險中的算法操縱應納入工具風險還是使用者風險範疇、技術規制與法律規制之間的配比關系、數據隐私侵犯是否以建立在海量數據之上為必要三個問題與劉元興律師進行探讨。周果老師就算法黑箱問題中的算法公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算法公開應考慮公開後的算法存在惡意濫用問題,故應在算法公平與數據隐私之間謀求平衡。趙一單老師認為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決策背景下,數據保護由1.0走向3.0這一發展脈絡的根本在于人們控制風險的态度和能力之演變。鑒于不同主體存在不同的風險偏好,他以電商平台服務協議為例,提出在未來是否可能存在針對不同風險偏好者提供私人定制化方案的可能性。劉信言博士就算法公平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雖然在法律領域内能夠就“算法公平”概念下定義,但計算機領域内“算法公平”卻存在定量難以固定的困境,二者之間存在橋梁的缺失。最後,講座在參會嘉賓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