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下午15點至18點,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行政法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十三期“公法與治理”系列講座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研究生院科研樓A913會議室圓滿舉行。本次講座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成協中教授主持,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秦天寶教授作了以“環境法:法領域還是領域法”為主題的報告。出席講座和參與與談的嘉賓包括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民商經濟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于文軒教授、環境資源法研究所胡靜教授、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治政府研究院劉藝教授、吉林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王小鋼教授、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法制處陳少瓊處長、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袁鋼教授、馬允博士、張冬陽博士和民商經濟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環境資源法研究所呂夢醒博士等。此外,還有二十餘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聆聽了此次講座。
秦天寶教授從環境法(學)的學科獨立性談起,指出環境法學可以而且應當成為一個邏輯自洽的法學學科,當前學科發展的重點之一是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标。因為環境法天然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兼具公私法、國内法和國際法、實體法和訴訟法等多個領域的特征。他從民法、憲法、行政法、訴訟法、刑法、國際法等多個學科的視角分析了環境問題研究的交叉性。他指出,傳統部門法學囿于固有認識而對環境保護這類新問題加以慣性排斥,未予認真對待和深入研究;與此同時,環境法學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泛科學化”“泛倫理化”“泛管理化”等傾向,過于強調環境問題的特殊性,忽視其法學本質特征。在這種背景下,以問題為中心、目标為導向,以特定經濟社會領域全部與法律有關的現象為研究對象的“領域法學”概念得到發展,而環境法學則成為領域法學的代表。最後,秦天寶教授結合環境領域的五個熱點問題,即環境法的體系化、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以大學生掏鳥案等為典型案例的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公益訴訟和全球環境公約等,提出環境法學的發展,應堅持“還原論”和“系統論”并行的路徑,既保留環境法學作為法學學科的特有“光環”,也兼顧這一學科的特殊性所在。

成協中教授首先對秦天寶教授的發言表示感謝,并對秦天寶教授的觀點表示認同,認為需要重新反思傳統部門法與環境法的關系。

于文軒教授贊同秦天寶教授關于環境法學的學科地位的觀點,同時他強調了環境法學與其他學科加強互動的重要性。胡靜教授就環境法與行政法學科聯動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提出環境法作為一種特别的行政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行政法學科的發展,因此加強兩個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對于兩個學科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陳少瓊處長指出法學領域的研究比較超前,與實踐比較脫離,呼籲學者解決實際問題,認為環境法領域公益訴訟的研究如果更為深入對其他領域也有借鑒意義。劉藝教授指出沒有一個學科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行政法與環境法的發展都面臨諸多問題,并重點分析了檢察公益訴訟的域内域外發展現狀,指出了我國檢察公益訴訟的完善路徑。

王小鋼教授從方法論的角度指出,普遍性的方法論應适用到特殊性中,環境法與行政法的體系化需要學者們的共同努力。呂夢醒老師提出環境法的學科交叉性,一方面凸顯了環境法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環境法的研究應該回歸傳統部門法,推動環境法與傳統法部門的互動。馬允老師認為環境法與行政法之間需要加強對話,提出環境法的一些問題多大程度上能反哺行政法總論的這一疑問,認為環境法的發展需要環境法學者和行政法學者的共同努力。張冬陽老師指出在德國行政法的發展過程中,環境法作為參考領域發揮了很大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行政法總論的發展。

最後,成協中教授對秦天寶教授和參會的老師、同學們表達了感謝。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