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蔣立山:《中國法治指數設計的理論問題》
時間 : 2017-07-28       作者:       閱讀數:
蔣立山:《中國法治指數設計的理論問題》

 

摘要:與成熟法治國家的情況不同,探索編制一套以經濟社會發展為坐标、以分析法治狀況與經濟社會 指标的相關性為核心内容的“法治國情指數”,可能有助于推進我國的法洽國情研究,并服務于宏觀的法治決 策。“法治國情指數”既不完全等同于國内各級黨政部門已經普遍開展的、主要用于工作考核的法治評價指标體 ,也有别于國際上通行的單純評價法治狀況的“法治指數"

 

關鍵詞:法治指數   法治國情指數    社會經濟指标    法治國情研究

 

節選:中國法治指數設計的理論問題的是,在目前中國法治理想主義的學術圖景中,也存在一個“成年”的法治理想模式,一個普适性的法治理念模式,即認為中國應該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盡快成長為這樣的“理想法治國”。所以, 在法治理想主義的理論邏輯中,中國“從人治向法治轉型”的速度越快越好,當下此種所謂“法治 前夜”的狀況結束得越早越好,法治轉型的步驟措施越徹底越好。這種法治理想主義的立場和觀 ,可能不一定由哪些作者在哪部著作中集中闡述過,但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的集體無意識。此種法 治理想主義背景下的法治指數,就成了一幅孤立行進的法治坐标圖。在這裡,人們看不到“法治成 長”的意義,看不到法治與社會曆史的聯系,看不到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對法治的制 約。人們能夠看到的,隻是法治現狀與法治理想之間的差距,或是社會現實與法學家心目中的法治理想之間的差距……

 

發表于《法學家》2014年第1期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