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行政法研究所成功舉辦第十二期“公法與治理”青年講壇“放管服改革”與行政法的新發展
時間 : 2019-05-27       作者:       閱讀數:

 

(撰稿人:王賓)2019年5月24日晚上,“公法與治理”青年講壇第十二期在研究生院科研樓A913會議室圓滿舉行。本次論壇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行政法研究所主辦,主講嘉賓為浙江工商大學駱梅英教授,論壇主題為“‘放管服改革’與行政法的新發展”。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法治政府研究院王青斌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畢洪海副教授為本次講壇與談人,參加講座的還有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行政法所馬允老師、張冬陽老師、民商經濟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環境法所胡靜老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執法監督處何春霭處長,以及來自校内外的學生三十餘人。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行政法所成協中教授主持了本次講壇。

 

    駱梅英教授首先梳理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曆史過程,從制度史的方面考察了改革的曆程,在此基礎上分析改革給行政法理論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首先,駱老師将改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2001—2012年“前六輪”審改階段;2013—2017“審改”轉向“放管服”階段;黨的十九大之後,“放管服”走向縱深階段;并分别介紹了不同階段改革的成就、經驗和主要問題。“前六輪”改革推動了2003年《行政許可法》的出台,也為後續改革提供了如下改革經驗:審改過程中各方利益的博弈較大、概念遊戲規避許可法的規制、改革範圍較小、審批領域裁量權仍較大等。前六輪審改的情況和經驗是新一輪“放管服”改革的起點。2013—2017年第二階段的改革呈現出牽頭單位調整、改革方式轉變、改革力度空前的新特點,進一步與職能轉變、權力優化、電子政務等相結合;第三階段的改革是前兩次改革的深入延伸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繼續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成為改革的新要求。

 

  

 

 

 

其次,駱老師介紹了“放管服”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幾項:減證便民、審批标準化、流程再造、組織變革、讓數據多跑路、事中事後監管等;并且其以“最多跑一次”為例重點介紹了“流程再造”的實施程序、要解決的問題及其收效。再次,駱老師介紹了無差别全科受理的模式特點,分析了其對政府人員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實踐中存在的先進做法。最後,駱老師介紹了“放管服”改革給行政法帶來的新發展:行政許可程序的再造;整體政府帶來的效率提升以及責任機制挑戰;告知承諾制的法律風險;智慧型政府的舉證責任等問題。

近一個半小時的精彩演講之後,畢洪海教授、王青斌教授、何春藹處長、張冬陽老師、馬允老師分别就該主題分享了他們的觀點和思考。

 

 

 

畢洪海老師提出兩點看法:第一,行動中的法律Law in Action)是一個動态的機制,其産生和運作的動力機制是怎樣的?不同地區放管服的發展程度與當地的政治環境、文化和社會觀念有着密切聯系;第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具體做法不能隻是停留在政策,要能夠轉化為書本中的法律Law in Book),即把本來因為領導人的意願等具體的做法轉化為行政法上的基本制度,探讨其背後的基礎性問題,從而既可以固定改革的成果,不會因人廢事,同時也可以反哺行政法學的研究。

 

 

王青斌老師指出,第一,放管服改革體現了政府的管理方式的轉變,由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盡管改革之路艱難,但卻是一個正确的方向;第二,在改革過程中應當思考如何實現改革與法律之間的契合,例如,先證後核的合法性就存在較大的争議;第三,行政法學者應當更加面向行政實踐,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共同推動中國法治發展。

 

何春霭處長提出以下看法:第一,任何改革都有很大的代價,放管服改革作為政府管理改革中的一環,與政府的管理理念密切相關;第二,“辦證難”有多少是源于制度性原因,多少是出于執行的原因,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第三,政務的電子化程度與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密切相關,在政務電子化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數據權利、數據安全等問題。

 

張冬陽老師認為,駱老師的講座密切關注實踐,這種研究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反觀當前大多數學者的研究往往聚焦于一個具體的法律制度,脫離實踐。另外張老師将德國行政法中的集中效力的規劃裁決制度與我國集中行政許可制度進行比較,指出兩國可以彼此借鑒有益做法。

 

馬允老師從環評程序流程再造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政府在流程再造過程中是否有權超越法律的規定作出承諾,其正當性來源為何?第二,基于地區的差異性,如何保證發達地區的經驗能夠在欠發達地區得到推廣?

 

成協中老師提出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如果行政事務都可以實現标準化處理,那麼這些行政事務在多大程度上還屬于應該由國家承擔的行政事務?如果能夠實現标準化處理,是否完全可以将這些事務剝離出去,由社會組織承擔?第二,放管服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其與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的基礎治理能力高度關聯,目前的放管服改革,更多是在吸收上海、廣東、浙江等發達地區的改革經驗,這些改革經驗固然更加貼近市場取向和社會取向,但這些改革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其他地區的治理實踐,放管服改革如何平衡地區和行業之間的基礎治理能力之間的差異?第三, 從我國“放管服”改革的實踐來看,其更多的是一場政府的自我革命,法律和法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似乎極其有限。從美國行政法治的實踐來看,法官在解釋行政程序是否符合APA的程序要求方面,具有高度的話語權。你怎麼看待法律和法官在放管服改革中發揮作用的空間和方式?

 

駱老師對相關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成協中老師最後總結如下三點:第一,行政法應該更加面向實踐,如此才能豐富我們對行政法的認知;第二,行政法應該有更加宏觀的視角,不能僅僅局限于法院在控制行政權中發揮的作用,還應該觀察行政權本身的運作原理;第三,對于行政法的認知應該有體系化的思維,如何将類似放管服改革中的政策話語,納入現有行政法理論的分析框架之下,如何用現有的概念、理論去解釋、評價和規範此類政策實踐,是所有公法學者應該高度關注的話題。講座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